返回 第四章 郑家父子  魔临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四章 郑家父子[1/3页]

  “主上,这些年,属下在范城以南的水野乡泽之中,已经立下军堡三十六座,陆寨十二处,水寨六处。

  军堡卡三方之点,楚人但凡有大动作,咱们这里也必然能及时获知。

  陆寨位于交通咽喉之处;

  若是我军主攻,则前进之基已经立下。

  若是楚军来攻,我军进可前逼,依靠军寨列阵,退可靠这些寨子阻延楚军攻势,徐徐消耗,为范城主城之地赢得从容的准备时间。

  而水寨之中,除非燕国水师自望江南下支援,否则我等这里,暂无可以比拟上楚人水师的大战船,但中等船只倒是有一些体量,小船也绝对够用,正面固然打不过楚国水师,却也能做阻塞河道、袭扰敌军之用,尽可能地消弭掉楚人在我们这块地方的水师优势。”

  三十六座堡寨,听起来很吓人,但其实就是分部在外围的“哨卡”,起到的是“烽火狼烟”的作用,相当于布置在外的“眼睛”。

  陆寨则是根基,毕竟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燕军还是如今的晋东军,真正的优势,在于骑兵;

  而想要让骑兵在战争中发挥出其真正的机动优势,就必须提前做好地形的勘测与提前掌握,否则以楚国的地形,很容易让骑兵陷入泥沼或者被分割亦或者是被阻滞的困境之下。

  “做得很好。”

  郑凡看着苟莫离向自己展示着军事布置地图,不住地点头。

  “另外,主上,属下也以范城为出兵点,做出了三套作战方案。”

  “讲。”

  “其一,范城兵马向东而出,沿当年主上您自镇南关西下救援范城之路,一举打通范城、镇南关沿线,将楚国北部这一块,给切下来。

  其二,我军自范城向东南大泽方向挺进,过大泽后,直逼郢都所在,仿主上当年奇袭楚国京畿之法,直取楚人根本要害。

  其三,我军自范城而出,依靠齐山山脉,一路向南,切割楚人与齐山山脉之间的联系。”

  郑凡坐在椅子上,听完苟莫离这三策后,略作沉吟,

  道:

  “自范城向东打,彻底打通范城与镇南关一线,实则是无用功,白白将我军之力消耗在这看似连成一片的新开拓疆域之中,实则是露出了肚皮软肉,会给予楚人太多可乘之机。”

  打仗不是沙盘上的地盘变颜色这么简单,也不是一开始地盘占得越多就越得利,胜势的基础,是将对方能够野战拉出来的精锐给吃掉,待得对方没有底气再行野战之时,开始集中优势兵力覆盖战场,对大城进行重点拔出。m.ýáńbkj.ćőm

  燕人的优势一直在于骑兵的机动性,同样的野战军团正面对决时,往往是燕人占据着优势,而过早地贪图前期战功,主动吞并一大片领土时,看似“捷报连连”,实则这些新占的疆土该分配多少兵力去驻守?将吃掉自己多少的机动性?

  而一旦你自己的兵力被分散开来,所需照顾的地盘铺张开去,就变成了楚人反而在你“地盘”上来去自如了。

  一如当年南北二王开晋之战,直接打崩掉赫连家闻人家两家精锐后,大部分晋地城池在接下来也就是传檄而定,先吃下地盘,容易消化不良,先吃下对方主力精锐,才能真正地坐下来,优雅地消化。

  苟莫离点点头,道;“主上英明。”

  郑凡伸手指了指地图,道;“其二,从范城出兵,过大泽,再进郢都,路途遥远不说,还是最难走的道。

  自当年靖南王焚灭郢都之后,楚人对其国都的防备早已变得极为上心,生怕我军再复制一次战例。

  所以,我军从范城出,往东南打,大概率会陷入到楚人的层层阻击消耗之中,一旦军队锐气丧失,兵马疲敝,这蜿蜒大泽,很可能会成为大军的覆灭之地。”

  苟莫离再度点头:“主上英明。”

  英明是真的英明,这倒不是拍马屁。

  有梁程在身边,又师承田无镜,郑凡的兵法造诣,早就不低了,再加上这些年亲自手操的机会也很多,大战经历了一场又一场;

  可以说,郑凡现在的军事素质,早就达到了一流统帅的水平。

  “其三……南下,隔断齐山山脉,若是能南下到极致一点,可提高一旦燕楚开战时,乾楚之间‘互通有无’的难度。”

  自打燕国吞并了三晋之地,形成了虎踞北方的格局后,诸夏四大国,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三国的形式,在这种形式下,老二和老三联手一起抗击老大,这是大势所趋。

  虽然偶有嫌隙,但依旧无法阻拦“唇亡齿寒”的认知。

  和三国不同的,大概是本该可能发生在梁地因李富胜全军覆没而造成的“赤壁之战”,被郑凡亲自率军攻破了上京城而没能成为现实。

  所以,一旦燕对楚再开国战,乾国会不会支援楚国?

  这是肯定的。

  虽然燕人一向瞧不上乾人,各种寓言故事各种段子,都喜欢安在“乾人”身上;

  但乾人,尤其是乾国的朝廷,也不是傻子。

  局面一旦变成,燕楚在前线对峙厮杀,乾人在后头给楚国输血,这将对燕国的战事,造成很不利的影响;

第四章 郑家父子[1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