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624章 格局太小  公元1980,我来了!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624章 格局太小[1/3页]

  市委书记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,在全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建设时期,对于一切新生事物的态度,都是先关注它的存在与发展,再根据它在存在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有的放矢地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。

  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闭门造车,甚至出现政策的反复。

  国家之所以在南镇搞特区,初衷也是如此。

  谁都不知道市场经济、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,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,会出现什么问题,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,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。

  成功就大力推广,不行就紧急刹车。

  而在试验阶段,内地某地要想先人一步,是要冒相当大的政治风险的。

  作为一个老干部,市委书记愿意,或者说是敢冒这种风险,确实出乎梅志超的预料。

  “领导,”梅志超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你知道在城西的江边,也就是航运局的货运码头旁边,有了一个小型的服装和小百货市场吗?”

  梅志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,就是想知道上次有关自己的事,是不是有人已经向他作了汇报。

  市委书记点头道:“听说过,而且听一些同志说,市民们都称之为走私摊。怎么了?”

  听他的口气,好像没有人跟他汇报自己的事,不然,他一定会主动说到自己的那件事情上来的。

  梅志超说道:“其实那根本不叫走私摊,因为大部分服装和小商品,都是我们国内的厂家制造的,只是那些厂家不是国营企业。

  而且我们那个市场的规模,跟人家石镇根本不能比。

  我们现在都是地级市了,可人家还只是一个小乡镇。”

  市委书记又看了看那些照片,转而问梅志超:“你在材料中提出,想办一个服装厂,是不是就想依托江边那个小市场,把以后的服装推出去呀?”ýáńbkj.ćőm

  梅志超点了点头:“是的。”

  市委书记笑了笑:“小梅,你的理想很远大,但格局有点太小。那个市场不就是一二十个摊位吗?说起来,还没有我们任何一家百货公司的柜台多,你怎么就没想到把自己的服装,进入国营

第624章 格局太小[1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