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171:孝城乱(十一)[2/3页]
着半截牙齿,由此可见祈善是真没留手。
“呵呵——谭乐徵,这是你学生?”
郡守缓过劲儿来。
或许是知道自己处境不妙,大概率见不到明天的太阳,郡守肌肉一松,艰难翻了个身,靠着石洞山壁,借力往上蹭,半坐起身。嘲道:“小郎君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?”
眼神只差写上“你深山老林来的吧”。
沈棠呦了声:“谭乐徵是元良本名?”
这个字还挺好听。
祈善心梗了一瞬,但很快恢复过来。
“谭乐徵这名字早就弃之不用了,如今只有‘祈元良’,沈小郎君记得别喊错。”祈善对此倒是很固执,又满含杀意的瞪了郡守两眼,“正常情况下,辛国三年一次取士……”
各州郡设一名州中正官,由州中正官负责主持州郡范围的考核,选拔适龄人才。人才过了这关,拿着举荐文书汇聚都城,再由由主中正官评选测试,测试结果关乎能否入仕。
有正常情况,自然也有特殊情况。
若朝中人手不足,但时间又每到三年一度的选拔,中途便酌情加考一回,便是特试了。
说起“特试”,那便不得不提一嘴,这种选拔方式有个特殊规矩——为“公平公正”,尽可能发掘人才,考生有两大来源,一个是州中正官举荐的,一个是本州名士举荐的。
州中正官推荐属于“官方”渠道,符合条件的文士都可以参加,唯一的缺点就是门第一项比较严苛,一次可以举荐四百人。本州名士属于“民间”,理论上是“唯才是举”,更看重才能,对文心品阶和家世门第可以酌情放宽,这一批人手中也有一百个名额。
拿到这一百个名额就不需要经过州中正官的初试,便可以前往都城。祈善那位老师就是本州名士,手中有三个名额!
本来这么珍贵的名额还轮不到祈善头上,奈何这些名额不是固定不动的,会根据名士举荐之人的表现而增减。
若名额增多,说明这位名士“举贤不避亲仇”、“廉洁自律&rdq
奇书屋
171:孝城乱(十一)[2/3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