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165章 盐!  醉唐风流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165章 盐![2/3页]

  来的。

  那么宁书成的盐,能比官盐更便宜吗?

  当然!

  说来可怜,海水煮盐的技术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。

  但一直到唐朝时,主要用的还是井盐和矿盐,主要产地在四川和江淮一带,四川靠的是挖井取出地下的天然咸卤水,晒干后做成盐。而江淮一带,则是靠淮河跟黄河自古形成的盐碱地,把那些盐碱土刮起来,煮出咸水,熬干后就成盐了。

  这些方法复杂不说,产量也很有限。

  所以即便没有各种克扣问题,朝廷的官盐价钱也高得惊人!

  晒海盐的技术真正成熟,要到宋朝以后了……

  但宁书成搞出来的晒盐法,却绝对比宋朝的还要更加先进。

  他先是让人沿着思明岛的海岸边,在长二十里、宽五十米的范围内,修建了三千个大水泥池。水池下面还修有管道,里边可以燃烧煤炭熬煮海水,不过夏天时光靠太阳暴晒就行了,只有冬季没太阳时,才会用煤炭来熬。

  毕竟煤炭就算比柴火便宜,整体也挺贵的,还是要尽量节省成本才好。

  水池一共被沿着海岸划分成三排,高低错落,靠外面的第一排最高,用水车把海水引进去后,工人用网兜捞走杂质鱼虾等东西,并通过半个时辰把海水澄清。

  接着,通过管道放进低一些的第二排水池里,等水晒走一半后,再把浓度已经很高的咸水放进最后第三排水池里,并最终晒干成盐!ýáńbkj.ćőm

  如果只是一组三个水池的话,这样一池盐要晒干成型,至少得四五个时辰,也就是十个小时——几乎一整个白天的时间!

  就这还是在池子比较浅、水量不多的情况下。

  速度可谓是比较慢了。

  但架不住水池多啊!

  宁书成一共修建了一千组池子,这样一来,一天就能晒出一千池的盐!

  而每池的成盐重量,平均在七十斤左右。

  中原地区市面上官盐的价钱,则在五百文一斤左右,也就是半贯钱,相当于后世一两千块!

第165章 盐![2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