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418章 大漏又来了  古玩之金瞳鉴宝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418章 大漏又来了[2/3页]

  虽创烧于元代,但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,明洪武年间也有烧制,直到明宣德时方才算是出名,不过因为烧制难度太大一度被放弃。

  “因为匠师们发现,自己明明烧的是釉里红,可出窑后它偏偏就是不红,不是发灰就是发黑,叫“釉里灰”或者“釉里黑”似乎更贴切一些。

  “这玩意的烧制原理,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完全弄明白,一来二去也就不烧了。

  “直到清代康熙时期匠师们才弄明白,原来想把釉里红烧好,控制火候是关键。

  “经过不断试验,1250℃-1300℃这个温度最合适。

  “但光控制火候还不行,还必须要严格控制窑中‘气’的含量,有了烧制经验后,鲜红色的釉里红再次名震天下,直到雍正一朝,釉里红的烧造技艺达到巅峰,成为后世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对象。

  “咳咳,在这里斗胆问兄弟你一句,你知道我刚才说窑里气的含量这个气指的是什么吗?”

  沈愈闻言抬头看了对方一眼,心说考我?

  不过沈愈也不傻。

  买古董,一个行家捡漏的难度远比一个入门萌新要难的多。

  防备行家,所有卖古董的都会这么做。

  所以沈愈笑笑,“指的什么?恕我知识浅薄,这一点还真不知道。”

  摊主见沈愈不知道,精神头更足了三分,“其实不复杂,这个气指的就是氧气,也就是说,窑内氧气含量不能高。

  “一旦窑里氧气浓度高了那图案颜色马上就会变得暗淡,您看我这件三果纹梅瓶,这色彩鲜红鲜红的,就凭咱这色泽那就不可能是假的,绝对是雍正官窑里的精品。”

  沈愈依然是面带微笑,并没有表示震惊,也没有还价。

  摊主看了看沈愈,又顺着沈愈的目光看了看自己的梅瓶,脸上露出一丝恍然,“您是感觉我这瓶子没烧好吧,上面这些斑点是意外弄上去的,擦一擦就行。”

  这尊釉里红梅瓶除了桃子,石榴,柿子这三种果实色彩浓艳外,在没有纹饰的白釉上还有一小片红色好似油漆般的东西。

  沈愈指了指上面的红块与红斑点问:“瓶子上沾染的是油漆吧?怎么弄到瓶子上去的?”

  摊主又是一拍大腿,“哎呀别提了,前年家里装修老宅,油漆工粉

第418章 大漏又来了[2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